第43章 .走访灾民

第43章 走访灾民

刘朝明给小七穿得更厚了些,戴了一顶厚帽子,然后抱着小七跟林锐驰坐上马车直奔西城区的穷人聚居处。

首先找到此处的保长,告诉他,自己愿意帮助他辖区内的五百户居民度过此次雪灾。

大越朝为强化基层治安管理,在建朝初期就正式确立了保甲制度,颁布了保甲条例:十户为一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

刘朝明要想救助穷苦的百姓,自然要经过此处负责编查户口的保长。这也是他向皇上提出救灾的方法之一:众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实力,选择救助贫困百姓的数量,最低十户起,经过官方的登记,到时根据你登记的救灾户数量,灾情过后有多少人能够安全健康地活下来为依据,确定你的功劳。

刘朝明不敢托大,他捐了五千石粮食后,虽说还有余粮,但数量少了很多,而且救灾不光要有粮食,还得有足够的可以抵御寒冬的衣物和柴薪。

柴薪需要人去京郊的山上砍,他别院周围的山上都有树木,但离京城十多里地,砍柴可是需要人手、需要时间的。最主要的是他没有足够多的棉花来做御寒的衣物。

根据自己的实力,他跟陆老师、林锐驰反复商量后,保守选择救助五百户百姓。

他这样一做,相信会有一些想要在皇帝跟前刷好感度的富贾大户群起效仿,说不定有人做的比他还要好,那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保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姓万,留着短短的髭须,本来还因此愁眉苦脸,此刻听到刘朝明说负担他辖区一半的百姓,立马露出了满脸的笑容,谄媚而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他辖区的百姓。

刘朝明了解到情况,也向他说明自己的做法,首先设粥棚施粥,其次他要一份最贫困、最需要救助的名单和地址,再次雇劳力去京郊砍柴。

另外,他还需要知道此五百户中哪些人有些手艺,哪些人识字,哪些人会打猎,哪些女人绣工不错……尽可能的详细些,他要按照大家擅长的方面给这些人安排活计。

他的救助施粥只是一时的应对之举,并非长久之法。要想帮助这些人,最根本的还是帮这些人找到能够谋生的手段,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活下去。

保长听了无可无不可。有人主动地帮助他解决这些困难百姓,他哪儿管刘朝明要怎么做,反正结果是好的就行。因此他满口答应,派人把刘朝明要救助的五百户百姓的五个甲长都找了来,向他们细细说了一遍刘朝明的要求。

这几名甲长自是满心欢喜,言说明日必可把人名单子奉上。

然后,刘朝明跟着一名王姓甲长来到一户农家,不说房屋多么的破旧矮小,屋内逼仄狭小,单说屋里冷得跟冰窖似的,说句实话,还不如屋外太阳照射的地方暖和。

一家五口只有男主人穿着破旧的棉衣木木地站在一旁,长年的劳作与苦难的生活在他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痕迹。其余四人衣不蔽体,盖着家中唯一的打着许多补丁的棉被,在炕上挤成一团互相取暖,个个脸色蜡黄,形容瘦削,看了令人格外难受。

刘朝明送给他们准备好的米面,以及若干御寒的棉衣、棉被、棉鞋。并告知他们外面已经设了粥棚,每天辰时、申时施粥。

到这时,刘朝明才真正体会到灾情的严重,大越朝百姓生活的境地是何等的恶劣。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准备的满满两车御寒的衣物,根本不够,尤其是他带的棉衣,都是成人的,没有适合小孩儿穿的。

在这么冷的屋里,即使有了点儿吃的,但没有足够御寒的柴火和衣物,迟早会被……刘朝明不敢想下去,他发觉自己以前的想法太过简单,也太想当然。

一连走访了好几家,一家比一家凄惨,令人不忍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