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 章 台风过后

刘东随补给船出发的那天早上,海面出奇地平静,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灰蒙蒙的晨雾笼罩着军港,补给船的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甲板上堆满了密封的物资箱,几名海军战士正忙着检查缆绳。

他背着防水行囊站在船舷边,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远处,几只海鸥盘旋着,发出尖锐的鸣叫。刘东眯起眼睛,望向逐渐远去的海岸线,心里清楚,这次任务凶险异常——两次特种小队在鸿庥岛都铩羽而归,可见岛上防守是何等严密。

岛屿面积不大,人员也只有Y南驻军的一个连一百多人,相互都非常熟悉,根本无法混入其中,更难的是如何在严密的监控中登岛,他在行动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他有去无回。

他的脑海中不断的回忆鸿庥岛的资料和平面图,这是一个椭圆形酷似扁豆的小岛,东西向长约560米,南北较短只有区区180米,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海拔约6米,处于一长条形礁盘偏东位置。岛上林木茂盛,有椰树,有海鸟群栖,还有淡水井,但水质极差,根本不适合日常饮用。

而礁盘面积大概有2.56平方公里,这里是唯一能潜伏的地方,但从失败而回的特战小队中知道,星罗棋布的礁盘上也藏有Y南军队的暗哨,若有人靠近便会发出警报。

“注意,进入公海后保持无线电静默!”船长压低声音下达着命令。刘东望了望辽阔无寂的大海,转身钻进狭小的舱室,从行囊里取出一张防水地图,借着微弱的灯光研究起来。

地图上标注了几个红色记号——那是鸿庥岛比较适合的登陆点和可能的哨所位置。他手指轻轻划过一条虚线,那是他计划渗透潜入的路线。

两天后,补给船缓缓抵达南部岛海域。天空湛蓝如宝石,与深蓝的海面相互映衬,波光粼粼间却透着一丝紧张的氛围。

船长脚步匆匆,找到了正在甲板上瞭望的刘东,他手中握着一架望远镜,郑重地递给他:“刘东同志,这望远镜倍数高,能帮你看得更清楚些,鸿庥岛就在前方不远处了。”

刘东双手接过望远镜,抬眼望去,只见海天交接处,一座形似扁豆的岛屿若隐若现。随着补给船慢慢靠近,鸿庥岛的轮廓愈发清晰。岛上茂密的椰树林在海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像是在低语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将望远镜聚焦到岛上的建筑,仔细观察着每一处动静。只见几座营房错落分布,周围有士兵懒洋洋的闲逛。偶尔有几只海鸟从树林中惊起,划过天空,给这片看似平静的岛屿添了几分生气。

刘东又把目光转向礁盘,那里海水清澈,能隐约看到水下的礁石。可他心里清楚,平静之下暗藏危机,那些星罗棋布的暗哨就隐藏在这美丽的表象之下。礁盘上一些看似普通的礁石旁,似乎有伪装的痕迹,也许正有一双双眼睛盯着海面,等待着任何可疑的迹象。

放下望远镜,刘东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整理着刚才观察到的信息。登陆点的选择更加棘手了,岛上和礁盘的防守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密。

但他眼神坚定,任务在身,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他也绝不退缩。转身回到舱室,他再次摊开那张防水地图,准备根据新观察到的情况,重新规划渗透路线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这次任务的成败。

很快,补给船在南部岛登陆,岛上的战士们迅速的搬运船上的物资。这里由最初的十二名官兵已扩展到了一个排,并由一名连级干部带队,全岛已加强了警戒。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这个岛太小了,生存极为困难,完全支撑不了这么多人在岛上生活,过了紧张时期,多余的人还是会撤离的。

刘东在岛上转了一圈,南部岛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岛。通常所说的南部岛一般指的是北侧面积较大的礁盘,该礁盘上有南北两处小沙洲和多处礁头。

这里光秃秃的,原来建有一幢高脚屋,现在人员增多,又补建了两栋,一些战士正在忙碌着收拾东西。

刘东手里掐着一叠照片,正是惨案发生后现场的情况,刘东一一对照着照片上的地形琢磨着着敌人是从哪个地方登陆潜入的。

刘东的胶鞋陷进松软的珊瑚砂里,鞋的边缘结着细小的盐晶。他停在一处被浪头冲刷成锯齿状的礁石旁,手中的照片被海风吹得哗哗作响。

这张照片显示,涨潮时这片区域会被淹没大半,但现在退潮后,犬牙交错的礁盘像黑色巨兽的脊背般浮出水面。

"十二处。"他舔了舔开裂的嘴唇,指尖划过礁盘边缘的潮汐沟。这些被海水腐蚀出的天然通道在海图上是细小的裂纹,实际却足以让冲锋舟贴着阴影潜入。

而西北角的暗礁群在退潮时形成迷宫般的巷道,监控极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