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五弟不一样,那是全家的希望,是有可能改变家族命运的关键。
刘家老五虽然体弱,但也生来早慧,是个考功名的好料子,全家上下倾尽心血供其读书学礼,那是将其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个宝一样,舍不得半点责骂,更是从来没让他干过半点重活。
可这几个月,五弟的身子越来越差,甚至躺倒床上爬不起来,他们这才急匆匆请来了杨青青看诊。
结果病危垂死的结论一出,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将整个刘家十多口人的心劈得冰凉一片。
他们又震惊又绝望,心里百般痛苦,也隐隐责怪着杨青青,怎么能下这样的决断呢,怎么可能就快断气了呢!
那时的刘家人也没辙,只能让杨青青施展医术、开药方给刘老五吊命。
其实杨青青的医术很不错了,将老师傅的衣钵完整传承了下来,硬生生把刘老五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看着刘老五渐渐恢复活力,甚至能下床走路,刘家人欣喜若狂。
他们只是田地里的农民,见识不多,又怎能知道那是刘老五的回光返照,只是杨青青的医药让其硬生生挺了半个多月。
看刘老五渐渐好起来,他们还以为这病已经好了,只要按时服药就会痊愈,将杨青青提醒过的话抛在了脑后,舍不得家里的钱财,抱着侥幸心理,没有费功夫去找更加厉害的医师。
这是很多农村老人的通病,既舍不得钱,也抱着侥幸的心态,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可......谁又能怪他们呢,治病是为了家庭,省钱也是为了家庭,你期望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农夫,能将人体之事看得通透吗?
他们也没有彻底治疗的决心,因为贫穷会让他们犹豫万分,不敢承担其后果。
而且,这世上许多病就是无底洞,那些看似愚蠢的侥幸,又何尝不是试图避免现实的无可奈何之心。
结果,某次服药之后,刘老五刚咽下几口汤药,突然嘴中流出大量鲜血,很快便离世。
几番大起大落之下,一下就让刘家人都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
刘老三脾气最冲,极端情绪之下也思考不了太多,看着沾染着五弟血迹的汤碗,便觉得肯定是这一服药有问题。
到村里传了几声,说杨青青的药吃死人了,匆匆喊起一帮子人就冲过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