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朱厚照一身戎装临朝,当众宣布:“朕已查明,杨廷和等人勾结边将,谎报军情,意图不轨!”
满朝哗然之际,他甩出一叠供词,赫然是几位边将的证词。
“陛下!这是诬陷!”有文官出列争辩。
朱厚照冷笑:“是吗?那朕问你,为何宣府守将王勋的府上,会搜出杨廷和的亲笔信?又为何兵部迟迟不拨军饷?”
那文官顿时语塞。
“传旨!"朱厚照厉声道,"杨廷和、毛澄等主犯处斩,家产充公;其余涉案官员革职查办!”
这一记重拳,打得文官集团晕头转向。
有人想联络言官死谏,却发现都察院已被钱宁控制;有人想发动门生故吏联名上书,却接到各地锦衣卫开始抓人的消息。
短短三日,朝廷格局天翻地覆。
然而朱厚照并非一味蛮干。
画面转换,只见他正在豹房秘密接见几位年轻官员。
“李东阳、杨一清,”朱厚照和颜悦色道,“朕知你二人与杨廷和素有嫌隙,且才干出众。即日起,升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辅佐朕治理天下。”
二人受宠若惊,连忙叩首谢恩。
“不过...”朱厚照话锋一转,“朕要的不是杨廷和第二。新朝要有新气象,你们明白吗?”
“臣等明白!”二人齐声道,“定当推行新政,不负圣恩!”
曹操看到这里,不由赞叹:“妙啊!拉一派打一派,这位正德皇帝倒是深谙权术。”
“把盟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看来我给他的书,正德是看进去了。”
姜饼点头:“不仅如此,他还留有余地。你看——”
画面中,朱厚照对大多数文官只是降职罚俸,并未赶尽杀绝。
甚至对杨廷和的家人,也只是流放而非处死。
“杀人诛心,点到为止。”曹操若有所思,“既立了威,又不至于逼得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