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太子便是亮山首领的消息,恰似一阵迅猛的疾风,
“呼” 地一下刮进京城,瞬间在这皇城内外掀起了惊涛骇浪。
此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朝堂之上轰然炸开,
围绕着是否招安亮山军这一议题,大臣们顿时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金銮殿内,气氛压抑得仿若寒冬腊月里的冰窖,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金銮殿里,龙涎香袅袅升起,却盖不住满屋子的火药味。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脸黑得跟锅底似的,
手指节捏得发白,把扶手拍得 “咚咚” 响:
“胡闹!简直胡闹!堂堂太子,竟跑去做贼头子,成何体统!”
话音刚落,唾沫星子都溅到了台阶下的大臣们身上。
陆首辅赶紧整了整官服,上前一步,腰板挺得笔直:
“陛下息怒。
依老臣看,亮山军如今势大,招安或许是上策。”
他眼神扫过众人,意味深长地说,
“太子在亮山,正好能从中周旋,免得再起干戈,劳民伤财。”
大部分大臣主张招安,毕竟亮山军今时不同往日,
历经无数拼杀,已然发展成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
光是此前镇压亮山军,朝廷就耗费了巨额粮草与白花花的银两,
国库都因此瘪了几分,让一众大臣心疼不已。
这时,一位身着华丽朝服,头戴乌纱帽的大臣,
双手猛地一甩衣袖,神色严肃,高声说道:
“陛下,亮山军公然造反,还打土豪分田地,如此行径,
实在是大逆不道,这如何能招安?
简直是对朝廷威严的公然挑衅!”
话音刚落,另一位大臣 甄尚书“噌” 地一下站出来,
眉头紧紧皱成 “川” 字,怒目圆睁,大声反驳道:
“哼,还不是你们东山府的官员,
平日里像饿狼一样搜刮地皮,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哪来的亮山军?
这事儿能全怪亮山军吗?”
董府尹却 “哼” 了一声,甩着袖子跨出班列,胡子气得直抖:
“招安?太子这是带头造反!
不严惩,何以正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