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算计电视台

她内心更是坚定了一定要为陈暮打造一个完美社区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的!来这之后,陈暮告诉她,打造的不是一个渔村,而是一个社区。

一个占地13平方公里的社区。

并且,未来或许还会扩充。

毕竟,周边其实现在还有很多荒地。

陈暮打算,如果上面允许,再多买点地。

以渔民村为中心,周边5公里直径内,都属于渔民村。

这样,未来,陈暮可以保证这周边水域是干净的。

毕竟污染源也是有范围的。

当然,仅仅是13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任由苏念之来打造,这也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事。

对于苏念之来说,这完全可以发挥她的所长。

不过,她并没有立刻提出有关未来规划的方案。

她需要仔细考察周边地域环境,以及鹏城的发展趋势后,再做出决定。

第二天,陈暮就去买车了。

国内这个时候,买车是很麻烦的。

只有两种情况可以买车。

第一,单位购车。

如今才是1979年7月,私人购买小轿车的情况非常罕见,小轿车主要是作为单位的公务用车。

如果是单位需要购车,通常会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计划分配指标来进行。

单位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购车申请,说明购车的必要性和用途等,等待审批通过后获得购车指标。

第二,就是私人购车。

这私人购车呢,还是要求有特殊身份或特殊需求的个人,例如归国华侨、外籍人士等,可能会有一定的政策允许购买小轿车,但这也是相对较少见的情况,且通常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

上一次陈暮购车,是以村组织的名义去购车。

所以,才能去通过车贩子买车,然后进行上牌。

不然要是个人,陈暮是没有资格的。

找关系都不行。

因为身份不许可。

不过如今,陈暮可以通过渔民村合资公司的名义,以单位的名义买车。

这在内地,那还是很困难。

内地现在都是国企。

一个私人公司买车,那需要审核的程序也相当多。

但是在鹏城,现在改革开放,也没找中央要钱,也没要什么政策,唯一要的就是不要有任何政策约束。

所以,现在鹏城私人买车还是受限于各种政策红线。

毕竟私人买轿车,那不是资本主义嘛!

可是,公司买车,那还是简单了。

陈暮直接去找车贩子,拿了北京吉普121现货,两辆

3.5万,包驾照。

这年头,3.5万元,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普通人根本享受不起。

不过对于陈暮来说,这就是小钱了。

然后,陈暮直接将车开到了鹏城电视台。

瞬间,引来无数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围观。

“这,这就买了?”侯玉婷下来,看见崭新的北京吉普121,都愣住了。

这效率也太快了。

“那是。都说了,赞助你一辆吉普车,作为对我们渔民村报道的感谢,那自然要有效率。侯记者,你可一定要收下,可不能推脱。不然以后我们还不知道怎么让你帮忙宣传一些我们村的特产呢!”陈暮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始演戏。

“我没做什么,这就是我们记者应该做的。”侯玉婷也配合着演戏。

“不,没有你的报道,没有你的指点,我们村不可能这次成功招商引资。我们村听闻候记者每次采访,去的地方路都很难走,一些地方面包车根本去不了,就买了这辆吉普,哪儿都能去。”陈暮笑说。

侯玉婷再三推辞。

陈暮坚持要送。

最后推脱了半天,陈暮拍板。

“既然候记者高风亮节,那这样,这车算是我们村借给候记者的,产权属于我们村,但候记者有独家使用权。”陈暮语气坚定。

这次,侯玉婷没再拒绝。

两人演这一出戏,也是商量好的。

直接送,还是难免落人口实。

侯玉婷又是千娇百媚的女人,这要直接收车,难免一些人说的话难听。

所以,两人最后商定的就是使用权。

独家使用权,这样别人还不好找侯玉婷借车。

因为,这是渔民村借给侯玉婷开的。

“这是驾照。放心开,很简单的,这年头,外面车少。”陈暮将买来的驾照也递给侯玉婷。

现在和车贩子熟了。

驾照变成了立等可取。

本来就很简单。

就是盖个章的事。

多大的事啊!

现在又不像后世,还有电脑联网,你驾照是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