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记仇的读书人

老子享福,儿子吃苦的事情,他们干不出来。

故而在听闻山南西道建了几座“修养城”时,边军士卒皆不以为然。

十六卫里头不乏勋贵子弟,名门之后,能投军报国已属不易,优待些也是应该的,不嫉妒,半点不嫉妒!

打仗苦,读书不苦?

家里小子每日挑灯夜读,一双大眼睛几乎是趴在桌案上,哪个爹娘见了不心疼?

有时还会被先生打手板,回家后筷子都握不住了,却佯装无事,生怕让父母长辈发现。

十多年苦读,只为了金榜题名。他们虽没有经历过,但亦明白其中之艰辛。

所以得知连景明十三年的状元郎都投了军,还参加了上次的金山城大战后,心中那点不满,瞬间消散了不少。

读书人,不全是耍嘴皮子的货色。

而等沈舟的事迹被彻底宣扬开,更是如一道惊雷在边军内部炸响。

太孙何等身份,居然也在北境搏命?

没啥好讲的!军人吃皇粮,承圣恩,理当为国尽忠!

以至于在了解“休养城”建立的真相后,无一人愿意南迁享福。

最终只得靠军令,强逼一群伤兵老卒入住新城。

周云戟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都格外无奈,一帮死倔驴,牵着不走,得要鞭子抽才行!

又不是入洞房,矫情个什么劲!

他怔怔望着领先半个身位的年轻人,犹豫道:“殿下,您该返回中军了,前线危险。”

几位副将挺直腰板,欲言又止,跟太孙并肩作战,的确是一件值得在酒桌上炫耀的事情,可刀剑无眼,万一…

那就不止是他们的损失了,更是整个天下的损失!

“周将军要赶人?”沈舟问了一句。

周云戟摇摇头,表示自己绝无此意。

沈舟笑道:“遭逢大战,必有沈家儿郎身先士卒,我拳脚功夫还算过得去,只能以此略尽绵薄之力。”

周云戟摩挲着下巴上稀疏的胡茬,“看来殿下也是读书人。”

几位副将一头雾水,却听太孙嘀咕道:“真记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