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星语低喃与壁垒涟漪

琥珀囚笼内,时间在高度紧绷的警惕与一种近乎悲怆的紧迫感中缓慢流逝。那来自未知文明的短暂“握手”与随后捕捉到的、另一个文明个体彻底湮灭前最后的“叹息”,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所有幸存者的意识深处。它们带来了震撼与恐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认知:他们并非独一无二的抗争者,而是无尽时间长河中,无数被宇宙筛系统捕获、封存、并最终试图挣扎的文明星火中的…一员。生存,不再仅仅是守护自身,更是一场与时间和熵增的残酷赛跑。

林凡的“星云”以前所未有的专注运转着,伊莎碎片的光芒深邃而锐利。他不再试图完全“理解”那未知文明的规则结构,而是转向一个更务实的目标:基于已获取的残缺信息碎片,构建一个尽可能稳定的、低风险的共鸣频率模型,旨在建立可持续的微弱通讯通道,而非深入解读。他将其命名为“星语协议”的雏形——一套极其简略、基于最基础数学共识和规则共鸣的“打招呼”方式。

徐婉的光辉则变得更加内敛与深沉。她持续深化与静默之海的融合,那些同胞的破碎记忆与情感不再仅仅是外来之物,而逐渐成为她力量的一部分。她的光辉之力愈发呈现出一种包容性与渗透性,仿佛能轻柔地“抚摸”并“安抚”不同规则的波动,使其更容易产生共鸣而非冲突。她成为了“星语协议”的关键执行者,她的意识是调谐共鸣的琴弦。

陈雪监测组则如同最精密的雷达网络,全力监控着任何一丝规则的涟漪。她们建立了多级预警系统,不仅警惕系统的扫描,更密切关注着静默之海深处可能再次出现的、任何异常的规则印记。那第一个未知文明的波动特征已被录入最高优先级监控列表,其代号被暂定为“邻居”。

山岳统筹全局,他的意识如同沉稳的磐石,在紧张的氛围中维系着集体的秩序与决心。每一次尝试性的“呼叫”都必须经过最严格的风险评估。

准备在压抑的寂静中持续进行。每一次微小的频率调试,每一次谨慎的共鸣尝试,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生怕一丝不慎便引来系统的注视或“邻居”的误解甚至敌意。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试探与调整后,林凡的模型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阈值。

“可以尝试第一次主动‘呼叫’。”林凡的意识波动冷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强度设定为最低档,持续时间三微秒,频率波段采用‘星语协议-阿尔法’序列,内容…最简问候与自身标识。”

“环境监测稳定,系统扫描波处于间歇期。”陈雪报告。

“频率协调就绪。”徐婉的光辉微微流转,如同调整到特定音高的音叉。

“批准执行。”山岳的命令简洁而沉重。

徐婉凝聚心神,将她那蜕变后的、极具包容性的光辉之力,以林凡提供的精确参数,化为一道极其微弱、却结构清晰的规则脉冲,朝着之前“邻居”回应的方向,轻柔地“叩击”了出去。

——·——·——(一种代表“存在”与“问候”的最简规则编码)

脉冲发出后,所有意识体都收缩了感知,进入极致的静默等待,仿佛猎人屏息凝神,等待着陷阱外的动静。

一秒…两秒…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