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侯府暗涌

“明白!”毛骧会意,这是要麻痹对手。

“另外,”陈远又道,“以本侯的名义,给寿宁侯府递张拜帖,就说本侯新晋爵位,蒙陛下恩典,特备薄礼,前往拜会,以表敬意。”

毛骧一愣:“侯爷,您这是……?”

“敲山震虎,也是试探。”陈远淡淡道,“看看这位国舅爷,是个什么态度。是愿意井水不犯河水,还是……真要趟这浑水。”

安排妥当,陈远走到窗边,看着侯府庭院中那几株在寒风中挺立的松柏。京师的水,果然比大同更深,更浑。这里的斗争,不再仅仅是刀光剑影,更多的是笑里藏刀,是绵里藏针。

他并不畏惧。在大同的经历,早已将他的心智磨砺得更加坚韧。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他就做好了应对一切明枪暗箭的准备。

几日后,陈远备了一份不算贵重但颇为雅致的礼物,亲自前往寿宁侯府拜会。寿宁侯倒是很给面子,亲自在花厅接待,言谈举止客气周到,对陈远在北疆的“功绩”表示钦佩,对山西之事则只字未提,仿佛全然不知。整个会面过程,气氛融洽,如同寻常勋贵之间的礼节性往来。

但陈远却从寿宁侯那看似热情、实则疏离的眼神深处,捕捉到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警惕与审视。

回到侯府,陈远对毛骧道:“寿宁侯是个聪明人,至少表面上,他不会直接与我们为敌。但山西那些人汇聚到京师的资金和力量,恐怕也不会轻易散去。告诉下面的人,打起精神,真正的风雨,恐怕快要来了。”

果然,又过了数日,京师市井之间,开始悄然流传起一些关于忠毅侯的“风闻”。有说他在大同擅杀官员,草菅人命的;有说他与商贾勾结,利用榷场中饱私囊的;更有甚者,隐隐暗示他拥兵自重,在北疆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流言如同瘟疫,传播迅速,虽无实据,却足以败坏名声。

与此同时,都察院一位以“敢言”着称的御史,上书弹劾大同府某位刚刚被陈远提拔起来的官员“贪酷害民”,虽未直接指向陈远,但矛头所指,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