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招工风波

“南水街道食品加工厂招工通知”这十几个大字,用浓墨写在红纸上,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浆糊还没干透,这张薄薄的纸就被工友小心翼翼地贴在了厂门口外墙最显眼的位置。

贴通知的工人刚转身进厂不到十分钟,厂门口就像凭空变戏法似的,呼啦啦围上来一群人。起初是三五个,很快变成十几、二十几个,不到一顿早饭的工夫,厂门前那条马路,已经被黑压压的人头堵得水泄不通。嘈杂的声浪瞬间淹没了清晨的宁静。

“招工了!食品厂真招工了!”

“五个名额!才五个,这也太少了!”

“让让!让我看看!啥条件?”

挤在前面的,多是些二十郎当岁的青年,有男有女,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睛死死盯着红纸上的每一个字,生怕看漏了什么。后面的挤不进去,急得直跳脚,大声向前面的人打听。更外围些,则站着不少中年甚至老年人,看样子是替家里孩子来的,脸上交织着期盼与焦虑。

如今的南水街道食品加工厂,风光无限。“南水牌”腐乳风靡县城,荣获县级先进集体的光环还未褪色,副厂长王超更是县里点名表彰的先进生产者。在普通老百姓和这些待业青年眼里,就是个体面、有奔头的“好单位”。

能进这样的厂子,端上这个铁饭碗,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受人尊敬的身份以及看得见的未来。这五个招工名额,就像五块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肥肉,瞬间引来了无数饥渴的“饿狼”。

王超和马主任站在厂内办公室的窗户后,看着外面人山人海的景象,虽然早有预料,但这场面还是让他们暗暗心惊。

“我的个乖乖……这人也太多了!”马主任倒吸一口凉气,“这怕不是大半个南水县的待业青年都来了?”

王超眉头微蹙,沉声道:“预料之中。咱们厂现在名声在外,名额又少,竞争肯定激烈。”他目光扫过窗外那些急切、渴望、甚至有些疯狂的面孔,心中并无多少欣喜,反而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这五个名额,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神经,处理不好,就是一场风波。

果然,混乱很快就开始了。

首先上演的是“攀关系”。几个自认为有点门路的中年人,挤开人群,凑到厂门口,对着守门的老师傅堆起笑脸,递上烟卷。

“老师傅,麻烦通传一声,我是街道办刘干事的表舅,我家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