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授艺之困

技术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车间里挤满了人。老张头站在一台制瓶机前,手里拿着扳手,额头上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二十多个年轻工人围在他身边,眼神里满是求知的渴望。

这个...传动轴要调校到...老张头话说了一半,突然卡住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本磨破了边角的小册子,那是他三十年来积累的技术心得。

王超站在人群外围,敏锐地察觉到了老张头的犹豫。他原本以为技术培训就是老师傅讲解、年轻人学习这么简单,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张师傅,一个年轻工人举手问道,您刚才说调校传动轴要特别注意间隙,具体是多少毫米啊?

老张头支吾了一下:这个...凭手感,手感到了就行。

王超微微皱眉。他记得前些天老张头修这台机器时,明明用游标卡尺量过间隙,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课后,王超特意留下来帮老张头收拾工具。

张师傅,今天讲得挺好的。王超一边递过棉纱让老张头擦手,一边试探着问,就是有些数据,是不是可以记下来发给学员们?

老张头擦手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笑道:王副厂长,这技术活讲究的是经验。数据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这话听着在理,但王超总觉得哪里不对。他想起雷师傅今天来讲课时,虽然讲得深入浅出,但涉及到一些机械加工的关键参数时,也是点到为止。

晚上回到家,王超还在琢磨这件事。王建国见他吃饭时心不在焉,便问:厂里遇到难处了?

王超把培训班的情况说了说:按理说老师傅们都很支持培训,可一到具体技术细节,就都有些含糊。

王建国放下筷子,若有所思:你这孩子,还是太年轻。老话怎么说来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些老师傅的手艺,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哪能说教就教?

这句话像一记惊雷,把王超点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用后世的思维来考量现在的问题了。在这个技术人才稀缺的年代,一门独到手艺就是一个工人的全部价值。

第二天,王超提前来到车间,正好看见老张头在指导小李修设备。老张头手把手地教,每个步骤都讲解得很细致,可一旦王超走近,他的讲解就变得含糊起来。

王副厂长来得早啊。老张头有些局促地直起身。

来看看培训准备得怎么样。王超假装没注意到他的不自然,张师傅,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厂里准备给带徒弟的老师傅发补贴,您看每个月五块钱合适吗?

老张头愣了一下,随即摆手:这怎么好意思,教徒弟是应该的。

应该的,但也辛苦。王超诚恳地说,除了补贴,我还想在厂里搞个师傅带徒弟的评比,优秀的师傅年底还能评先进。

老张头眼神闪烁了一下,没有接话。

上午的培训课上,王超注意到一个细节:当老张头讲解模具安装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手挡住最关键的那个调节螺丝。下课后,王超特意留下小李。

今天张师傅讲的都听懂了吗?

小李挠挠头:大体明白了,就是模具调平那块,张师傅说得有点快,没太听清。

果然如此。王超心里有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