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晋州旧案,浮尸现世

春寒料峭,官道上还残留着未消的薄霜,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弱的寒光。三辆青布马车缓缓前行,车轮碾压着薄霜,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这寂静的清晨奏响了一曲沉重的乐章。

苏晚轻轻掀开马车车帘一角,向外望去,只见道旁残雪未消之处,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正艰难地扒拉着冻硬的草根。他们身形瘦弱,衣服破旧不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其中有个小丫头似乎察觉到了动静,抬起头来,眼睛亮得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子,透着孩童特有的纯真与好奇。然而,当她看清车帘上“御赐”二字时,眼中的光芒瞬间被恐惧取代,她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来,对着马车连连磕头,声音带着哭腔喊道:“青天大老爷,替我们查查三年前的粮......”

“驾!”车夫似乎有些惊慌,低喝一声,手中的马鞭轻轻一挥,马车顿时加速向前驶去。苏晚的手指下意识地攥紧车帘,指节因为用力而变得苍白。

这已经是南下晋州的第七日了,沿途每经过一个镇子,总会有人不顾生死地冒出来拦路,哭诉着当年赈灾粮未到,百姓们便已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昨日在青水县,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偷偷塞给她半块发霉的糙米饼,声音颤抖地说:“当年官仓里的粮,就这味儿。”那些话语,那些场景,如同重锤一般,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苏晚的内心。

“到驿站了。”顾昭轻轻掀开苏晚所在马车的车帘,他身着玄色官服,官服上落着一层薄尘,显得有些疲惫。“李将军派人送来的旧账本在西厢房。”说着,他伸手去扶苏晚下车,指尖不经意间触到她掌心的茧子,那是她多年缝合伤口磨出来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惜。“先吃饭吧。”

苏晚轻轻摇了摇头,脚步已经朝着西厢房的方向走去。她此刻心急如焚,满脑子都是那些受苦百姓的模样,哪有心思吃饭。

进入西厢房,烛火在案头噼啪炸响,仿佛在为这压抑的氛围增添一份紧张。苏晚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本账册,墨迹斑驳的“晋州赈灾粮”几个字映入眼帘,像一把利刃刺痛了她的眼睛。前两页清楚地记着“三月初二,拨粮五千石”,可看到三月十五的记录时,却突然断档了。再往后翻三页,上面竟写着“余粮霉变,就地焚毁”。

“五千石粮,够三万人吃两个月。”苏晚捏着账册的手微微发颤,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晋州当时逃荒百姓有八万,剩下的三万......”她不敢继续往下想,心中充满了愤怒与疑惑。

“苏姑娘。”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带起一阵冷风,影十一裹着一身寒气匆匆进来,他的发梢还沾着草屑,平日里总是板着的脸上此刻竟渗着细密的汗珠,腰间的短刀上凝着点点泥点,看上去十分狼狈。“卑职在晋州北三十里的乱葬岗发现异常。”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块碎布,一股霉味混着腐臭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令人作呕。“那片荒坟足有百来座,尸体堆叠着埋,有些脖颈处有勒痕,肋骨断成两截。”

烛火被冷风一吹,忽明忽暗,照得影十一的脸忽青忽白,显得格外阴森恐怖。苏晚盯着那块碎布,眼睛瞬间瞪大,那是粗麻的布料,和逃荒时母亲给弟弟缝衣服用的衣料纹路一模一样。

她想起逃荒路上见过的那些饿殍,他们瘦得皮包骨头,让人看了心疼不已。可影十一说的这些尸体......“不是自然死亡。”苏晚的声音有些发涩,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