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宋室应对 严阵以待

七月十八,应天府行宫内气氛压抑。宋帝赵桓面色苍白地坐在龙椅上,下方文武大臣个个神色凝重。华夏军即将北伐的消息已经传开,整个应天府笼罩在战云之下。

紧急朝会 商议对策

枢密使张叔夜率先出列:陛下,据探马来报,华夏军已在徐州边境集结。岳飞亲率八万主力,不日即将北上。形势危急,请陛下速做决断。

宰相白时中颤声道:陛下,不如...不如遣使议和?如今华夏势大,我军新败,恐难抵挡啊...

不可!张叔夜断然反对,华夏狼子野心,岂会真心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大将刘光世出列:陛下,徐州城防坚固,臣愿率部死守,必不让华夏军越雷池一步!

赵桓有气无力地摆摆手: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布防之议 争论不休

张叔夜走到地图前:陛下,臣建议在应天东南的睢阳设置重兵。睢阳地处要冲,城池坚固,可作为应天屏障。

白时中质疑:睢阳虽是要地,但距离应天太近。若睢阳失守,应天危矣。不如在更远的宿州布防?

宿州太远!刘光世反驳,若在宿州布防,整个淮北都将拱手让人。睢阳背靠睢水,易守难攻,正是阻敌良地。

参知政事李纲道:臣以为,当在睢阳、宿州、亳州三地形成犄角之势。如此既可互相支援,又能多层防御。

兵力调配 捉襟见肘

张叔夜盘点兵力:如今我军可用之兵不过六万。若分兵三处,恐被各个击破。

刘光世提议:不如集中兵力固守睢阳。另派水师控制睢水,切断华夏军粮道。

水师?赵桓苦笑,我朝水师早在长江之战中损失殆尽,如今哪还有像样的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