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街别墅的庭院里,那株柠檬树在四月的暖风中舒展着新绿的枝叶,几朵白色的小花羞涩地藏在叶间,散发着清冽的香气。茜茜搬了张小木凳坐在树下,手里捧着一本摊开的《飓风营救》剧本,阳光透过叶隙在她柔顺的长发上跳跃,也照亮了她微微蹙起的眉头。
“金·米尔斯……”她小声念着角色的名字,指尖划过一段描写:“……17岁,青春洋溢,带着些许叛逆,对巴黎之行充满期待。在机场被绑架时,展现出短暂的惊慌与反抗……”她抬起头,看向坐在旁边藤椅上的汪言,大眼睛里闪烁着期待和一丝忐忑,“汪言哥哥,这个角色……我是不是可以试试?”
汪言放下手中的《好莱坞报道者》(头版是《汪言新片锁定动作题材,狮门全力护航》),目光落在少女纯净的脸庞上。他看到了她眼中的渴望,那是对大银幕的向往,是对他世界的靠近。
但他也清晰地记得剧本中后续的情节:金在逃亡过程中需要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求生本能,甚至利用自身的青春气息(剧本隐晦地暗示需要一点“性感”的吸引力)来迷惑或分散绑匪的注意力。这些戏份,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少女来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太早了。
“茜茜,”汪言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清晰,“这个角色,不适合你。”
茜茜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小嘴微微撅起:“为什么?我可以演好的!艾米丽老师都说我最近进步很大……”
“我相信你能演好,”汪言打断她,语气认真,“但问题不在于你的演技,而在于角色本身和你现在的年龄。”
他拿起剧本,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段描述:“你看这里,‘金利用酒吧的混乱和自身年轻女孩的优势,短暂吸引了守卫的注意力’。
剧本虽然写得隐晦,但在实际拍摄中,为了营造紧张感和戏剧冲突,导演很可能会要求演员展现出一种……超出她实际年龄的魅惑力,或者说,一种带有性张力的青春气息。这在好莱坞的动作片里很常见,用来制造反差和危险感。”
茜茜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似乎明白了汪言的意思,小声争辩:“那……那可以改剧本啊!就像古斯塔叔叔说的,改成十五岁,或者……不拍那些……”
“改剧本?”汪言轻轻摇头,目光深邃,“茜茜,一部电影是一个整体。角色的年龄、气质、行为逻辑是环环相扣的。强行把一个需要展现一定成熟度和性张力的角色塞给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不仅会让角色失真,更可能让你在表演时感到不适和压力。而且,”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我不想你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银幕作品,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
他放下剧本,直视着茜茜的眼睛:“你还太小。演艺圈这条路很长,也很复杂。我不希望你过早地接触那些需要你透支青春、甚至可能让你感到困惑的角色。你的起点,应该是干净、纯粹,能充分展现你自身灵气和特质的角色。就像……一棵柠檬树,应该在阳光下自然地抽枝发芽,而不是被强行催熟。”
茜茜沉默了,低头看着剧本上“金·米尔斯”的名字,长长的睫毛垂下来,遮住了眼中的情绪。她明白汪言哥哥是为她好,是把她当成需要精心呵护的小树苗,而不是急于采摘的果实。但心底那份想要和他并肩站在片场、想要被更多人看到的渴望,还是让她有些失落。
“那……汪言哥哥,”她抬起头,声音带着点委屈,“我什么时候才能拍电影呢?像娜塔莉姐姐那样……”
“娜塔莉·波特曼拍《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时候也才十三岁,”汪言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但那个角色,玛蒂尔达,是孤独、早慧、带着毁灭感的,和她的气质、年龄是契合的。而且,那部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和深度,也值得那样的付出。”他话锋一转,“但茜茜,你不是玛蒂尔达。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小仙女。你的路,应该更从容,更光明。”
他伸手,轻轻揉了揉茜茜的头发:“还有两年,你就能修够高中学分,正式考虑未来的方向了。这两年,我希望你好好想想,你进入演艺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镁光灯下的光鲜亮丽?是为了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还是因为……你真的热爱表演本身?热爱用你的情感、你的身体,去讲述一个故事,去打动另一个灵魂?”
汪言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寓言:“如果是前者,这条路会很累,也很容易迷失。如果是后者,那么,无论你何时开始,无论你演什么角色,那份热爱都会支撑你走得很远。好好想清楚,茜茜。在你真正踏上这条路之前,想清楚你的心在哪里。”
少女怔怔地看着汪言,他眼中的认真和期许像温暖的泉水,慢慢抚平了她心中的失落和不甘。她低头看着剧本,又抬头看看阳光下生机勃勃的柠檬树,仿佛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