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病愈之后,他对家乡和兄长的思念之情却愈发浓烈。
每每感受刘备的关怀,便会不由想起家中的大郎,眼神中不禁流露挂念。
而刘备见武松病体已愈,心知归期已至,便向柴进辞行。
柴进闻言,脸上露出真切的不舍,再三挽留。
“贤弟,何不多住些时日?你我一见如故,正该多多盘桓才是!”
刘备拱手笑道:“兄长盛情,小弟感激不尽。只是山寨事务繁多,久离恐生变故。他日有暇,定再来叨扰。”
柴进见挽留不住,无奈叹气,随即吩咐手下:“去,将我庄上健硕的战马挑选一百匹,再寻些通晓文墨,品行端正的教书先生,一并送往梁山泊!”
此言一出,刘备心中顿时一暖。
战马是梁山急缺的资源,而教书先生更是刘备心心念念,能为梁山培养内政人才的基石。
这位柴大官人,平日里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里明镜似的,什么都清楚。
这几日的相处,他显然真心将刘备视作兄弟,否则绝不会送出如此恰到好处的厚礼。
刘备感动之余,深深一揖:“兄长厚赐,小弟…感激不尽!”
柴进见状,赶忙上前扶住刘备的手臂,朗声一笑。
“贤弟何须客套!这些俗物,与你我相交之情相比,算得了什么?只盼你莫要忘了沧州还有我这么个兄长,时常来走动便是!”
刘备亦是动容,握住柴进的手,郑重道:“兄长威震河北,名扬四海,自然无需小弟护佑。但请兄长记住,从今往后,若真有人敢对大官人不敬,便是与我梁山泊为敌!小弟虽不才,必倾力为兄长讨个公道!”
柴进闻言,表面上连连摇头摆手,口中说着不必如此,眼底却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感动。
他仗着丹书铁券,这些年没少给赵宋朝廷添堵。
凡是官府要捉拿的要犯,柴进偏要庇护,无非是心中那口怨气难平,从未想过要什么回报。
却不想,今日竟有人主动提出要为他遮风挡雨,虽然以柴家的底蕴,未必需要倚仗梁山。
但刘备这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义气,足以让柴进这个看似什么都不在乎的贵胄子弟动容。
他亲自将刘备一路送至长亭,仍舍不得分别,直到实在送无可送,方才洒泪而别。
刘备和鲁智深告别柴进,行不多远,便见武松从路旁树林中转出。
他依然对柴进心怀芥蒂,不想徒增尴尬,故而一路相随不愿现身。
武松上前便要拜别,却被刘备一把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