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冬去春来,基地的建设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具规模。
除了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各个专业领域也取得了显着的进展。
农业农业方面,在墨衡的精心规划下,基地的农田已经实现了高效、高产的种植模式。
通过通过科学的灌溉系统和精准的施肥计划,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升,不仅满足了基地居民的日常需求,还有了部分盈余。
这些盈余的粮食和蔬菜,被精心加工成各种食品,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畜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专门的牧场中,牛羊成群,鸡鸭满舍。
这些牲畜和家禽不仅为基地提供了丰富的肉蛋奶等食品资源,还产生了大量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工业方面,基地的工坊已经能够生产各种日常用品和简单的机械设备。
从衣物、鞋帽到锅碗瓢盆,从农具、家具到简单的交通工具,工坊都能一一制造。
这些产品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基地居民的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对那个小煤矿的试探性开采也一直在进行。
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工人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相对安全的开采方法,并成功开采出了一定数量的煤炭。
这些煤炭被运回基地后,经过墨衡的改良和处理,制成了燃烧效率更高的蜂窝煤。
蜂窝煤的投入使用,使得基地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原本需要大量木材和木炭作为燃料的窑炉和灶台,现在只需要少量的煤炭就能维持长时间的燃烧。
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木材的消耗,保护了基地周边的生态环境,还解放了大量原本用于伐木和烧炭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被重新安排到更需要人力的农业和工业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基地的发展。
然而,煤炭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煤质和燃烧技术的原因,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烟和有害气体。
这些煤烟和有害气体不仅污染了基地的空气环境,还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