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哨兵”演习区域,一场反导拦截模拟正在高潮。
一艘美军的“阿利·伯克”级空天驱逐舰“詹姆斯·劳伦斯”号(USS James Lawrence)正在演练应对模拟的“敌方”高超音速打击。作为演习的一部分,其舰载的“宙斯之盾”系统升级版——AN/SEQ-4“光辉守护者”高能激光防御阵列——被授权进行低功率的跟踪与瞄准演练,模拟拦截来袭目标。
目标是高速飞行的模拟弹头。系统操作员,年轻的中士汤姆·库珀,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演习的紧张气氛、系统复杂的界面、以及长时间值班带来的疲劳,让他的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目标捕获……稳定跟踪……”库珀报告着,他的手指悬在模拟发射按钮上方。按照规程,他只需要完成瞄准和模拟发射流程,激光器本身不应输出足以对真实物体造成损伤的功率。
然而,就在此时。
一次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软件数据流错误发生了——可能是来自“秃鹫号”演习指挥中心的指令流瞬间干扰,也可能是系统自身在极限测试下的一个偶发故障。
“光辉守护者”系统的安全限制锁(Safety Interlock),在那千分之一秒内,被错误地解除了。
几乎同时,库珀按下了“模拟发射”按钮。
没有巨大的声响。但在真空之中,一道看不见的高能激光脉冲,以光速疾射而出!它没有射向虚拟的弹道轨迹,而是因为之前一瞬间的跟踪轴偏移,精准地、结结实实地照射在了数百公里外的一个静止目标上——中国的“巡天”号大型空间望远镜!
“巡天”望远镜并非军事目标。它是中国耗巨资建造的、用于宇宙学研究和深空观测的民用科学设施,其价值在于它那巨大而精密的主镜和超灵敏的光学传感器。
高能激光束持续照射了至关重要的零点几秒。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巡天”望远镜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其精密温控系统首先报警,被激光命中的区域瞬间产生极端高温。紧接着,主镜背面用于校准和支撑的多个传感器读数瞬间爆表后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