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雪开始化了,融水顺着新藤的脉络往南淌,在万藤亭的圃园里积成小小的水洼。小丫头蹲在洼边看倒影,发现水里的藤影正慢慢变长,像条蜿蜒的路,路尽头浮着群小小的人影——是阿弟和北境的孩子们,正踩着融雪往这边赶。
“他们动真格的了!”她举着成长册往藤架跑,册子里北境那页的雪地图已经湿了大半,原来的冰裂处冒出细绿的草芽,草叶上还沾着孩子们的脚印泥。
斑正帮东海渔人修补声纹接收器,听见动静抬头看,只见新藤的主脉突然泛起莹光,像条被点亮的绿丝带,从亭里一直往北延伸,把五域的土地都串成了线。“藤路显形了。”他摸着发烫的藤杆,“这是在给孩子们引路呢。”
老卫长的藤杖往地上顿,杖头的紫藤花雕射出道金光,落在藤路上,把低洼处的融雪都烘成了水汽。“让路暖着点,别冻着娃的脚。”他望着北境的方向,“估摸着再有三日,就能踩着藤影摸到亭门了。”
南境茶农把新采的茶芽撒在藤路上,嫩芽落地就化作点点绿光,顺着藤脉往北飘,在孩子们的脚印旁开出小小的花:“给他们个念想,看见花就知道,快到了。”
西域货郎推着独轮车往藤路两侧摆沙枣饼,饼香混着声纹往远处飘,引得北境的声纹里传来“咕噜”的咽口水声。“饿了吧?”他对着藤路喊,“饼管够,管够!”
科技城的技术员往藤路节点上装了小灯笼,天一黑就亮起暖黄的光,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这灯能跟着脚步声亮,”他调试着仪器,“保证他们走夜路不摸黑。”
小丫头的成长册自动翻到空白页,开始实时画孩子们的行程:日头里,他们跟着藤影走,鞋上的雪化了又冻;夜里,他们围着灯笼歇脚,用炭笔在藤杆上写“快到了”;渴了就喝融雪水,饿了就啃冻硬的沙枣干,声纹里的喘气声越来越重,却没一句抱怨。
第二日午后,藤路突然剧烈地颤了颤,卷来片沾着泥的衣角——是阿弟的,布纹里还缠着根细藤。“离这儿只剩两座山了!”斑认出那是北境特有的驯鹿绒混纺布,“他们在翻山呢。”
老卫长往火塘里添了块大柴,让暖意顺着藤路往北涌:“翻过山就是南境的地界,那边的草都绿了,让娃们踩踩软和地。”
暮色降临时,藤路的光突然往回收了收,像有人在那头拽。小丫头赶紧翻开册子,只见孩子们的身影停在山坳里,阿弟正用冻裂的手往藤杆上绑东西——是串冻梨,梨上的冰棱在灯笼光下闪着,像串晶莹的谢礼。
“他们还想着给咱们带吃的。”南境使者红了眼眶,往藤路里倒了罐热茶,“让他们喝点暖的,有力气翻最后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