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龙骑摧枯拉朽般击溃吕布,将不可一世的西凉军赶回虎牢关,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联军大营,进而以更快的速度向天下四方扩散。刘隆及其麾下那支神秘而强大的“大雪龙骑”,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联军低迷的士气为之大振,欢声雷动,一扫连日来的阴霾。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溃败的西凉军如同潮水般退入那座扼守东西咽喉的天下雄关——虎牢关之后,沉重的关门轰然落下,隔绝了内外。联军追兵被关墙上如雨的箭矢和密布的滚木礌石所阻,不得不停下脚步。那座巍峨的关城,如同沉默的巨兽,再次向所有人展示了它难以逾越的威严。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关城高厚,墙垣坚固,经董卓多年经营,更是囤积了大量粮草军械,守备森严。想要强攻此等雄关,无疑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次日,联军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虽然昨日大胜,但诸侯脸上却不见多少轻松之色。如何攻破虎牢关,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最现实、最残酷的难题。盟主袁绍端坐主位,环视帐下济济一堂的诸侯将领,沉声开口:

“诸位!昨日刘使君麾下神兵天降,大破吕布,扬我军威,实乃可喜可贺!” 他先向刘隆方向颔首致意,刘隆微笑还礼。袁绍继续道:“然,吕布虽败,龟缩虎牢关内,凭险固守。董卓老贼,挟持天子,据关顽抗。我等兴义兵,讨逆贼,岂能顿兵于关下,徒耗粮秣?今日请诸位前来,便是要商议一个破关之策!诸位有何高见,尽可畅所欲言!”

帐内一时沉默。破关谈何容易?强攻的惨烈代价,谁都清楚。

冀州牧韩馥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忧虑:“盟主,虎牢天险,易守难攻。董卓拥兵十数万,粮草充足。我军若强行攻关,恐伤亡惨重,即便攻下,亦元气大伤,如何再图洛阳?不若……不若围而不攻,断其粮道,待其自乱。” 这是稳妥但耗时的策略。

豫州刺史孔伷摇头道:“韩使君此言差矣。虎牢关囤积甚丰,围困非一年半载难以奏效。且我军数十万大军云集于此,每日粮草消耗巨大,旷日持久,恐生变数。更兼董卓残暴,若久困不下,恐其狗急跳墙,加害天子,如之奈何?” 他点出了围困策略的风险。

兖州刺史刘岱接口道:“强攻伤亡大,久围变数多。可否效仿孙文台将军此前奇袭轩辕关之策,寻小路迂回,绕至关后,前后夹击?” 他将目光投向孙坚。

孙坚面色沉毅,闻言抱拳道:“刘使君,虎牢关非同小可。其地处要冲,两侧山势险峻,小路或有,然必为董卓重兵把守,难以通行大队人马。坚此前侥幸成功,乃因轩辕关守备相对松懈。虎牢关……难矣。” 他久经沙场,对地理极为熟悉,否定了奇袭的可能。

河内太守王匡道:“可否劝降?关内守军,未必皆愿为董卓卖命。若许以重利,或可令其内乱?”

曹操冷笑一声:“董卓驭下极严,吕布虽败,然其心腹李傕、郭汜等皆在关内,掌控军队。且董卓以酷法治军,动辄屠戮,守关将士家眷多在洛阳其掌控之中,岂敢轻易倒戈?劝降恐难奏效。”

众人议论纷纷,或主张强攻,或主张围困,或提议火攻、地道等法,但细究之下,皆有其弊端。强攻伤亡难以承受;围困耗时太久且风险大;奇袭小路希望渺茫;劝降内应可能性极低。帐内气氛渐渐沉闷起来。

袁绍见商议不出结果,眉头紧锁,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刘隆。昨日刘隆展现出的实力,让他心生倚重,也暗藏忌惮。他开口问道:“季玉贤弟,你智勇双全,麾下更有大雪龙骑此等精锐,不知对于破关,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