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终场哨响·改变命运的邀请

“嘟————————!!!!!!”

终场哨声如同断头台的铡刀,带着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决绝,重重落下,斩断了场内最后一丝残存的喧嚣和渺茫的幻想。巨大的环形电子记分牌上,猩红的数字如同凝固的、永不愈合的伤疤:72:48。刺眼的24分鸿沟,无情地宣告着强弱悬殊的终局,也碾碎了所有不甘的挣扎。南洋中学的欢呼如同胜利的岩浆,瞬间喷发,淹没了整座天河体育中心的钢铁穹顶!彩带飘落,旗帜挥舞,如同胜利者的加冕仪式。

电子信息学校的队员们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生气,他们的身体像被抽走了最后一丝魂魄一样,变得佝偻不堪,伤痕累累。这些年轻的身体本应充满活力,但此刻却显得如此沉重和无力。

他们默默地、缓慢地走向场边,每一步都像是在拖着千斤重担。汗水与失落的尘埃交织在一起,在他们那年轻却写满疲惫的脸庞上冲刷出一道道浑浊的沟壑,仿佛岁月的痕迹在这一刻被提前显现。

李伟杰的心情异常沉重,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毛巾,然后突然狠狠地将其摔在光洁如镜的地板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场地上回荡,仿佛是他内心愤怒和不甘的呐喊。他的脸色铁青,就像生锈的青铜一样,毫无生气。他的眼神阴沉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翻滚着屈辱与不甘的巨浪。

张宏松教练站在场边,叉着腰,他的身影如同被风化的石像一般,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喧嚣的漩涡之外。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记分牌上那刺目的比分,脸上的皱纹如同被岁月侵蚀的沟壑,每一条都填满了苦涩、不甘和深入骨髓的疲惫。

陈斌等队员们则低着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默默地收拾着散落在场地上的矿泉水瓶和沾满汗渍的毛巾。他们的动作迟缓而麻木,似乎已经失去了对比赛的热情和信心。

在风暴的中心,一切都显得如此喧嚣和混乱,然而黎景辉却宛如被遗忘的礁石一般,静静地伫立在替补席的末端,仿佛与周围的狂热氛围完全隔绝。他那高大的身影,在沸腾的彩色海洋和刺目的聚光灯下,被硬生生地拉扯成一道孤寂而沉重的剪影。

他的膝盖上缠绕着厚厚的绷带,原本洁白的颜色早已被鲜血、药水和汗水所浸透,凝结成一片深沉的、令人心悸的暗红。这暗红色就像沉重的枷锁一样,紧紧地包裹着他那条几乎失去知觉的左腿。每一次细微的移动,都如同撕裂般的剧痛袭来,让他不禁皱眉。

不仅如此,他的呼吸也变得异常艰难,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肋部和腰腹深处传来的、如同钝器反复敲击般的酸痛。这种痛苦让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但他依然咬紧牙关,强忍着不让自己发出一丝呻吟。

而他脚上那双原本应该是黑色的布鞋,此刻却沾满了顶级枫木地板光亮蜡层、灰色尘埃和汗渍,显得脏兮兮的。这双鞋仿佛失去了生命力一般,如同两座冰冷的墓碑,沉重地钉在地板上。鞋头狰狞的裂口,就像无声的嘲讽,嘲笑着他此刻的狼狈不堪。

在他意识的深处,幽蓝光幕不时地闪烁着,那上面冰冷的文字如同墓志铭般,无情地提醒着他目前的状况。

比赛终于结束了!经过激烈的角逐,黎景辉最终的数据也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出场时间仅仅为 14 分 32 秒,虽然时间不算长,但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

在得分方面,他一共得到了 6 分,其中有 2 记三分球,这显示出了他在外线的投篮能力。篮板球方面,他抢到了 5 个,其中有 3 个是前场篮板,这对于球队的二次进攻非常重要。

封盖和抢断也是他的亮点之一,他成功地完成了 3 次封盖和 1 次抢断,有效地限制了对手的进攻。此外,他还成功地制造了 1 次进攻犯规,为球队争取到了宝贵的球权。

然而,在这些出色的数据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身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他的左膝有多处开放性撕裂创口,累计长度超过了 8 厘米,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伤势。双侧跟腱及腓肠肌腱膜也出现了重度劳损,功能性下降了 55%,这意味着他的腿部肌肉已经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不仅如此,他的能量储备也已经枯竭,身体几乎到了极限。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绝对理性】模式被强制解除,神经保护机制启动,以避免他的身体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他的精神疲劳度达到了峰值,发出了红色警报。这说明他在比赛中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及时休息和恢复。

球馆内震耳欲聋的庆祝声浪,如同隔着一层厚重的、灌满水银的毛玻璃,模糊而遥远,失去了所有实质性的温度。唯有掌心深处,那张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边缘却依旧硌手的硬纸片,如同烧红的烙铁,持续灼烧着他麻木的神经。kobe8@*****.*** 这行冰冷的、如同密码般的字符,悬浮在眼前这片由失败、伤痛和喧嚣构成的废墟之上,像一个不真实的、随时可能碎裂的幻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走啦,景辉!”陈斌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过来,声音嘶哑,带着疲惫到极致的关切,轻轻拍了拍他汗湿冰冷的背心,“去冲凉,换衫啦!唔好企喺度。”(走啦,景辉!)(去冲凉,换衣服啦!别站着了。)

黎景辉如同从深海的淤泥中挣扎而出,猛地一个激灵,涣散的瞳孔艰难地聚焦。他沉默地点点头,动作僵硬得如同生锈的提线木偶,拖着那条如同灌满铅块、每一次挪动都伴随着骨骼摩擦般剧痛的双腿,跟随着队友们走向那条熟悉的、如同通往深渊的球员通道。通道内依旧昏暗冰冷,浓烈的消毒水味混合着汗味和失败的酸腐气息,刺鼻得令人窒息。他下意识地、近乎本能地望向通道深处那个冰冷的拐角——那里只有被应急灯拉长的、扭曲的墙壁阴影,空空荡荡。仿佛刚才那场无声的、如同神启般的教学,那双在阴影中燃烧着永恒火焰的黑色眼睛,只是剧痛和极度疲惫交织下产生的、一场光怪陆离的幻觉。

更衣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冰窖。没有人说话,只有水流冲击着冰冷瓷砖地面发出的单调哗哗声,以及队员们机械地脱卸装备、换上便服时布料摩擦的窸窣声。黎景辉拧开冷水阀门,冰冷刺骨的水流如同钢针,冲刷着滚烫疲惫、遍布青紫淤痕的躯体,混合着膝盖伤口持续渗出的、稀释成淡粉色的血水,无声地流入泛着金属光泽的下水道口。他换上干净的、洗得发白的运动服和一条同样陈旧的深色运动裤,将那条沾满暗红血污、汗水和战场硝烟气息的深蓝色球裤,连同那张被汗水彻底濡湿、边缘已经卷曲的硬纸片,以近乎虔诚的谨慎,小心翼翼地塞进了背包最底层、最隐秘的夹层。如同埋葬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也如同在绝望的废墟下,深埋一颗随时可能熄灭、却又无比滚烫的火种。

“电子信息学校嘅队员,请即刻到混合采访区!重复一次!电子信息学校嘅队员,请即刻到混合采访区!”更衣室门外,传来工作人员程式化、不带任何感情的催促声,如同冰冷的广播。

混合采访区位于球馆通道一侧,临时用隔离带围出的一片区域,此刻灯火通明,如同一个被聚光灯炙烤的微型舞台。长枪短炮的摄像机、记者们急切而充满审视的脸庞、此起彼伏、足以令人目盲的闪光灯,共同构成了一片喧嚣而充满侵略性的原始丛林。电子信息学校的队员们在张宏松教练强打精神的带领下,如同被驱赶的羔羊,局促地、畏缩地站成一排。问题如同密集的冰雹,带着猎奇和审视的意味,劈头盖脸地砸来,焦点自然是最后时刻如同流星般短暂闪耀却最终坠落的44号。

“黎同学!着住布鞋打完全场感觉点样?膝盖顶唔顶得顺?系咪真系痛到飞起?”(黎同学!穿着布鞋打完全场感觉怎么样?膝盖顶不顶得住?是不是真的痛到飞起?)一个本地体育频道的女记者,妆容精致,却将话筒如同匕首般几乎怼到黎景辉苍白的嘴唇上,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窥探欲。

黎景辉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了一下,喉咙如同被砂纸摩擦,还没来得及发出任何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