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瀛这位巡按御史的赴京之路,堪称一路波折。
六月里,他与沐天波、吴兆文在云南布政使府告别,带着两名军兵踏上归途。
按原计划,十五日便能进入贵州,却被当地土司拦了下来——
对方非要请他主持调解部族纠纷。
土司办事慢条斯理,急得吴文瀛如热锅上的蚂蚁,却也只能耐着性子参与调停,直到七月初二才得以脱身。
他取道靖州、永州,本想直奔南昌府,可刚到永州又被桂王挽留住。
更没想到的是,衡王与吉王也在当地,王爷们亲自开口相留,他实在无法拒绝,这一拖就到了八月初十才终于离开永州。
一番权衡后,吴文瀛决定沿湘江前往武昌府,没承想命运再出变数——
他被湖广巡抚何腾蛟留了下来。
何腾蛟正因左良玉父子及麾下军队莫名消失而忧心忡忡,吴文瀛本想趁机打听京城消息,结果却一无所获,对京城的真实境况仍是一头雾水。
何腾蛟此前一直在江西避闯军锋芒,后来李邦华回到江西找到他,说了些含糊其辞的话:
“大明已经没有御史台了,在外做巡按的都自求多福吧。”
但何腾蛟没太往心里去,他首先是军人,御史台存不存在,对他而言远不如军队动向重要。
可吴文瀛听到这话,瞬间大脑一片空白。
御史台没了?
那他们这些奉命巡按天下的御史,还算什么?
思来想去,他决定改道南昌府,去拜见老大人李邦华问个究竟。
八月二十日,吴文瀛终于在饶州见到了李邦华。
此时李邦华正在帮东林书院的年轻人熟悉朝堂规矩,见到吴文瀛,便开始大谈特谈当今皇帝的种种“不堪”,言语间满是对皇帝“昏君作态”的指责。
吴文瀛被惊得浑身发麻,下意识想反驳——
作为御史台的御史,本应是皇帝亲近的臣子,只要踏实办事就行,哪有在朝堂上公然指责皇帝的道理?
李邦华身为老臣可以数落皇帝,可他吴文瀛,实在做不到这般“以下犯上”。
原本吴文瀛计划从长江南岸寻船,经应天府转入运河赴京,可计划被一连串变故打乱。但他仍铁了心要回京城——
不管御史台是否还在,他身为巡按云南的外派御史,都必须将云南的情况当面汇报。